政务网  |  English  |  日本語  |  한국어

戚继光宿城灭倭寇的传说

栏目:神话传说      日期:2013-08-21      浏览:4364次


戚继光(1528—1587),明代山东蓬莱人,17岁承袭登州卫指挥佥事,官至总兵,自江、浙、闽、粤,至鲁、辽、冀、苏沿海抗倭30余年,率兵抵达连云港市海滨,在宿城一带抗击倭寇,大获全胜。

与连云港隔山相对的宿城,是戚继光消灭倭寇时的营地,至今城址犹存。据说戚继光只在这里住了一宿两天,倭寇消灭后就班师向南去了。 

戚继光为什么能够在这儿那么快地消灭倭寇呢? 

传说倭冠踞在北云台山非止一日,梦想把这块地方变成他们打劫北方的基地,特抓来几个能工巧匠为他们铸了两门大炮,企图架在虎口岭上,防止明军的征讨。那些深受倭寇祸害的能工巧匠们,在炮模的泥芯中暗暗安上了一块铜,等炮铸好后掏出泥芯,那块铜便沾在炮壁上,钎捣不坏,锤打不动。倭寇发现不能用,只得把炮抛到五羊湖中。 

时隔不久,戚继光带了三千人马来抗倭,把炮捞了上来。那横在炮芯里的铜还是钎捣不坏,锤打不动。戚继光一想,解铃还须系铃人,何不把铸炮的工匠找来,请他们想想办法呢?于是派人到处寻找,谁知那些能工巧匠怕倭寇报复早已逃得没了影子。东找西找,好不容易把他们的头头十三能找来了。

十三能说:“戚大帅,物有物性,铜有铜性啊!铜性是:热能打,冷能砸,把铜烧到要红不红的时候,铜就发脆了,一砸就折。当时放铜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修复,报效国家的。” 

戚继光恍然大悟,把两门大炮架在火上转着烤,烤到一定的时候,吩咐猛击猛打。果然,把横在炮芯里的铜快打了出来。这两门大炮不费什么事就修好了。 

这晚,戚继光把两门大炮暗暗地架在东崖屋的小山头上,单等盘踞在高公岛上的倭寇前来决战。 

倭寇认为戚家军立足未稳,有机可乘,百只战船在倭酋和内奸汪栋的带领下,向戚家军营地扑来。刚到东崖屋海面,轰的一声,埋藏在东崖屋的大炮响了,第一炮就把倭酋和汪栋打死。其后的大炮,也是声声翻船,响响死人。剩下的倭寇乱作一团,埋伏在湾里的戚家军战船便一齐冲了出来,把几千名倭寇杀得片甲不留。戚继光第二早就起程赴浙江沿海继续抗倭去了。


网友评论

登录注册后方可操作

全部评论0